查看: 5437|回复: 15
从莲花戒大师与和尚的辩论中所见
[复制链接]
大乘在家菩萨
大乘在家菩萨
当前离线
积分344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发表于 2011-8-19 23:05
|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摘自《莲花戒论师与摩诃衍那和尚的辩论》
辩论在拉萨桑南的菩提寺举行,藏王坐在中间,莲花戒论师、益西旺波及伯央等少数人坐在左边,摩诃衍及追随他的多数人坐在右边。藏王首先致词:“我本人对佛法非常崇敬,造了很多寺庙,把三藏教法翻译成了藏文,希望雪域正法兴盛,有正确的修法次第。但现在,佛法中产生了两个不同的见解,一是摩诃衍的修法,主张不忆念、不作意,只如睡觉一样地安住;二是先伺察抉择法界的本性,然后观修证悟,依靠出世的无漏智慧遣除分别的执著相。这两种相违的见解不可能都正确,因为一个佛教不可能有两个导师。所以请来你们二人辩论,辩论时应不违佛法的密意,而不能有世俗的斗诤烦恼心,负者应向胜者献上花鬘,而且不能再留驻西藏,必须离开此土。”
摩诃衍先陈述他的观点:“万法都是分别心所造,作善不善业,其结果不外乎往善趣和恶趣二途,仍未解脱生死轮回,而且是成佛的障碍。譬如黑白两云,任何一种云都是障蔽天空的,须都不作意,由任何也不思想而完全解脱生死轮回。任何也不作意、不加分别、不去观察,即是‘无缘’,这与一时顿入十地无异。”又说:“修十度的十行法,是佛为下根人宣说的法门。”并以比喻对莲花戒论师说:“你讲的先从皈依发心起修的方法,就如猴子爬树一样,而我的不忆念而成佛的修法,就象金翅鸟直接降落在树顶上一样。”
莲花戒论师辩论道:“如你所说任何也不思想,即是舍离了‘妙观察智’,这样也就舍离了出世的智慧。如果仅作‘无想念’,那么昏倒或失去知觉的时候,也就应成为证得了‘无分别’的出世智慧。”针对摩诃衍所作的譬喻,莲花戒论师说:“你所作的譬喻与你的观点正好相违。因为金翅鸟一开始也要从地面起飞,越飞越高,最后才到达树顶的,并不能一开始就飞到了树顶,所以与你的一开始就不作意、不伺察、仅放松安住的观点恰好相违。”
这时,藏王开许双方的弟子、侍从等都可以参加辩论,于是伯央便说:“按照对方的观点,有不知法界的本性、不用修法就可成佛的过失”。因为一开始就不观察、不忆念,仅放松安住,这即是不知法界本性;睡眠即是禅定,即不用修法。
接着,益西旺波也发问说:“按照你的观点,不需修就已成佛了,那么以‘不忆念’去修也就没有必要。如果你说一开始还未成佛,还需要慢慢去修,那也就不成你所说的顿门修法。比如登山,须一步一步攀登上去,如果未迈一步,说是已到了山顶,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你说需要修,但是又说不忆念,不作意什么,不修什么,放松安住,这样是不可能到达成佛的目的地的。资粮未圆满,业障也未清净,怎么可能圆满断证功德成就佛果呢?如你所说什么也不须作,只须睡眠,依此理则应连饭也不用吃了,但那就会饿死,哪里还谈得上成佛呢?”
摩诃衍以及弟子们对于这些有理有据的话无法以教理根据回答,只好向莲花戒论师献上花鬘,承认自己失败。
收藏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大乘在家菩萨
大乘在家菩萨
当前离线
积分344
IP卡
狗仔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3:14
|
只看该作者
和尚的观点:
因为分别心是轮回的因——善或恶的作意都是分别心——所以不作意,就是没有了分别心,就能成佛。
莲花戒论师的反驳:
成佛需要出世间智慧——不作意就舍弃了出世间智慧——因此不作意成不了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大乘在家菩萨
大乘在家菩萨
当前离线
积分344
IP卡
狗仔卡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3:25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意见,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和尚和莲花戒大师都承认:分别心是导致轮回的因,善或恶都是分别心。
但是,和尚认为,不作意,不去分别,就是没有分别心,这个遭到了莲花戒大师的批驳。
莲花戒大师认为,出世间智慧不是说有就有的,需要先以分别心逐步修行,才能认识到诸法无自性的本质。
因此莲花戒大师与和尚的分歧,其实主要还是修行方法上的分歧,而非对教理认识上的分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青鬃狮子
青鬃狮子
当前离线
积分3373
IP卡
狗仔卡
4#
发表于 2011-8-20 00:49
|
只看该作者
汉法师的见解,颇似莲师大圆满对“觉性”的认识
其实辩论了那么久,最后裁定胜利的人才是最厉害的
比汉和尚和莲花戒大师都厉害
因为他都能听懂不说,还可以站在更高的地方做评委
这才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yinyang_shi
yinyang_shi
当前离线
积分2344
IP卡
狗仔卡
5#
发表于 2011-8-20 00:57
|
只看该作者
问个很弱智的问题,莲花戒大师是哪位?是莲花生大师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narraboth
narraboth
当前离线
积分1952
IP卡
狗仔卡
6#
发表于 2011-8-20 02:38
|
只看该作者
回陰陽師: 不是蓮花生大師
其實我覺得中國和尚輸得有點冤,因為禪宗的真正修行並不是什麼都不想。
要嘛是他藏文不好,要嘛口才不行,要嘛就真的是修行不好了。
貼個禪宗真正修行的樣子:
http://bellachao.wordpress.com/2 ... %E8%BC%89%EF%BC%89/
戒塵法師,是一位講大部經的法師,聽說老和尚在高旻寺開了悟,便到終南山茅蓬找老和尚辯論禪宗的機鋒語。老和尚聽他把話說得很大,便對他說:「你的機鋒辯論雖然很好,但這個不是你自己真正工夫,在生死根本上作不了主,閻王老子不會放過你的。不要再多辯了,咱們倆坐坐看吧。」於是他們兩人就在茅蓬裡打坐。老和尚一坐,就是七日七夜,如如不動。而戒塵法師只坐了半天,雙腿已痛得不得了,心裡的妄想更是煩躁不安。
戒塵法師每天都繞著老和尚走幾圈,好不容易才等到第七天,老和尚終於出定了。他問老和尚:「您在定中,是有覺知,還是沒有覺知呢?若是有覺知的話,就不名為入定;如果沒有覺知的話,那豈不是枯定,不就是所謂的死水不藏龍嗎?」老和尚說:「要知道禪宗這一法,原不以定為究竟,只求明心見性。若是真疑現前,其心自然清淨。由於疑情不斷,所以不是無知;也因沒有妄想,所以不是有知。雖然沒有妄想之知,但就是一支針掉在地上,也能聽得清清楚楚;你每天繞著我走幾圈,我都知道,只因疑情之力,不起分別而已。雖然不起分別,因為有疑情在,功用不斷,所以不是枯定。雖然不是枯定,這亦只不過是功用路途中事,並非就是究竟的。所以過去這七天,我只是覺得好像一彈指間就過去了,如果我一生分別心,便會出定了。參禪辦道的人,必須將此疑情,疑至極處,一旦因緣時至,打破疑團,摩著自家鼻孔,才是真正的道契無生啊!」自此以後,戒塵法師就一直跟隨著老和尚,對他老人家非常信服和尊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天青琉璃
天青琉璃
当前离线
积分8114
IP卡
狗仔卡
7#
发表于 2011-8-20 07:37
|
只看该作者
惠昕本《六祖坛经》有云:“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敦煌法海本云:又有迷人,空心不思,名之为大,此亦不是。
所以,不思维,本不是禅宗正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生锈的泉水
生锈的泉水
当前离线
积分1301
IP卡
狗仔卡
8#
发表于 2011-8-20 09:16
|
只看该作者
莲花戒大师和莲花生大师不是同一个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慕宗
慕宗
当前离线
积分5210
IP卡
狗仔卡
9#
发表于 2011-8-20 10:35
|
只看该作者
引顿悟大乘正理决几条,看看另一方
第(一)问:令看心,除习气,出何经文?
答:准佛顶经云:一根既反源,六根成解脱。据金刚经及诸大乘经皆云:离一切妄想习气,则名诸佛。所以令看心,除一切心想妄想习气。
第(三)问:佛无量劫以来,无量功德,智聚圆满,然始成佛,亦不要六波罗密,十二部经,只合说令灭妄想,不如是说于理相达。
答:准诸法无行经上卷云:“若一切法中,除其心缘相不可得故,是人名为得度。又楞伽经第二云:“但离妄想,即诸佛如来不思议慧”。
第(十)问:言一切想者,其想云何?
答:想者,心起念动,及取外境。言一切者,下至地狱。上至诸佛以下,楞伽经云:气诸法无自性,皆是妄想心见”。
新问第三:上至诸佛,下至地狱之想,切要兹长,成就善法,违离恶法,因此而行。若不识佛,不知地狱,如说十二因缘中无明,凡夫中不合修行此法。
答:一切众生,缘无始已来,妄想分别;取著妄想善恶法,或长善,或长恶。以是因缘,流浪生死,出离不得:所以经文,凡所有想皆是虚妄,若见诸想非想,则见如来。若了知此一念功德,经无量劫修习善法不如此一念功德。又所言凡夫位中,不合学此法者,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所修习善法,成等正觉,皆留与后代末法众生,教令修学,既言凡夫众生不合学此法,是诸佛法教,留与阿谁?凡夫不合学此法,出何经文?
第(二)问:想有何过?
答:想过者,能障众生本来一切智,及三恶道久远轮回,故有此过。金刚经说,亦令离一切诸想,则名诸佛。
第(四)问:作何方便,除却妄想与习气?
答:妄想起不觉,名生死;觉竟,不随妄想作业,不取不住,念念即是解脱般若。宝积经云:“不得少法,名无上菩提。”
第(十九)问:佛言无有少法可得者,不可执著言说,若无少法可得者,无思无观,利益一切者,可不是得否?
答:无“心”,无“思”,离得不得。但随众生、应物现形、水喻、宝喻、日月喻,皆亦同等,又据人如来功德经云:非是不得少法,与义相达……以无所得故,是名为得,于理实不相违。——上为念与妄想、除与得之类问答略举。
第(二)问:所言大乘经者,何名大乘义?
答:楞伽经曰:“缘有妄想,则见大小乘,若无妄想,则离大小乘,无乘及乘者,无有乘建立,我说为大乘”。
第(廿一)问:六波罗蜜及诸法门要不要?
答:如世谛法,六波罗蜜等,为方便显胜义故,非是不要。如胜义离言说,六波罗蜜,及诸法门,不可说要与不要,诸经广说。
第(廿三)问:此方便为显第一义故,只为钝根者要,为复利根俱要?
答:钝根不了胜义者要,利根不论要不要。
第(廿五)问:如何说要不要?不会!
答:经文广说者:钝根说要,利根不论要不要,譬如病人要药、求渡人要船、无病之人不言要不要,渡河了,更不用船。
第(廿七)问:六波罗密要时如何修行?
答:般若、思益经:“修六波罗密时,于一切法、无思无观、三业清净、一切不敢、犹如阳炎,于一切不取不住”。
第(卅六)问:若离妄想,不思不观,云何得一切智?
答:若妄心不起,离一切妄想,真性本有,及一切智,自然显现,如华严及楞伽经云:如日出云,浊水澄清,镜明得净,如银离铁等”。
第(四十三)问:诸大乘经中说无二者是实,须二即是智慧,分别即是方便,智慧不可分离,维摩经云:分明此二、一要一不要,无如此分别,若有如此分别,即有取舍,有如此说,请即答者。
答:诸佛无量劫来,离三毒妄想,烦恼分别。是故悟得无二无分别智,以此无二无分别智善能分别诸法相,非愚痴妄分别。据此智慧方便不相离,若言取舍,于无二法中,有何取舍?
旧问:若不观智:云何利益众生?
答:不思不观,利益众生者,入如来功德经中广说:“由如日月,光照一切;如意宝珠,具出一切。大地能生一切。”
再看一段摩诃衍的自述
臣前后所说,皆依问,准经文对之,亦非臣禅门本宗,臣之所宗,离言说相,离心分别相,即是真谛,皆默传默受,言语道断,若苦论是非,却成有诤三味。如一味之水,各见不同,大小智能,实难等用,特望随所乐者修行,自当杜绝法我,则臣荣幸之甚。……摩诃衍一生以来,唯习大乘,不是法师,若欲听法相,令于婆罗门法师边听,摩诃衍所说,不依疏论,唯依大乘经文指示。……现令弟子沙弥,未能修禅,已教诵楞伽一部,维摩一部,每日长诵。……除持声闻戒外,更持菩萨戒,及行十二头陀……
[ 本帖最后由 慕宗 于 2011-8-20 10: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大乘在家菩萨
大乘在家菩萨
当前离线
积分344
IP卡
狗仔卡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0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inyang_shi 于 2011-8-20 00:57 发表
问个很弱智的问题,莲花戒大师是哪位?是莲花生大师的吗?
莲花生大师与静命菩萨(寂护)一起复兴了吐蕃的佛教,莲花戒论师是静命菩萨的弟子。
宗喀巴大师非常推崇莲花戒论师的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在《广论》中多次引用莲花戒论师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1-asd 该用户已被删除
11#
发表于 2011-8-21 20:2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liangar
liangar
当前离线
积分3773
IP卡
狗仔卡
12#
发表于 2011-8-21 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的帖子
看了下所贴的问答,争论焦点应该在于:
1. 什么是分别心?
2. 分别心在修行中,需要不需要,对修行有没有好处?
3. 凡夫除妄想,要不要先认识什么是妄想?
加行道修行,得到见道,用的其实就是比量了解空性后的再决识。如果以前没有对俱生我执(妄想)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对空性的认识(比量、再决识的认识),加行道还能修什么呢,怎么除妄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zhangguoqing
zhangguoqing
当前离线
积分2354
IP卡
狗仔卡
13#
发表于 2011-8-21 23:57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焦点,都可以存在分歧,分歧会继续分化下去,无有休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onam
sonam
当前离线
积分912
IP卡
狗仔卡
14#
发表于 2011-8-23 0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乘在家菩萨 于 2011-8-19 23:25 发表
个人意见,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和尚和莲花戒大师都承认:分别心是导致轮回的因,善或恶都是分别心。
但是,和尚认为,不作意,不去分别,就是没有分别心,这个遭到了莲花戒大师的批驳。
莲花戒大师认为,出 ...
無明是輪迴的因
二元對立的分別心導致的生死輪迴 是無明之果
如不作意能解脫 應不用讀佛經
以一切佛經皆以分別心誦讀解了故
以吾人依解了內容依之奉行戒定慧三無漏學故
以一切戒行皆依分別心了解戒律條目制戒因緣故
以戒行持犯多非修定中所緣境故
果如支那和尚所言 無念即是一切修行
利根者行六度無要不要
則支那和尚讀經 持戒 觀心修無念應皆無義
以其無念境界與佛果無念境界無二致故
和尚應無修已成佛 以無念故
故認許依戒定慧增上 即應認許依善分別因緣差別而持戒
依修住心而離分別 依觀無我慧而得解脫
無念憨然而住 是定否尚未知 更何得慧學
又唯修無念住心 與不思量外道禪法何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sonam
sonam
当前离线
积分912
IP卡
狗仔卡
15#
发表于 2011-8-23 01:25
|
只看该作者
就道次第來看
有一些學問僧皆試著為摩訶洐翻案
但到目前為止翻不了
因為號稱利根的禪門破本參以後
還要學教
若修無念即一切修行
學教算是 休閒活動嗎
充其量算是禪修的一種法門
摩訶洐禪法紹自七祖神會
有後人研究就是從神會一代
正式走偏的
支那和尚只是到西藏後
把走偏持續加以發揚光大而已
建議樓主至少把宗喀巴大師在廣論中對支那和尚的評論弄清楚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