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 在曹魏到西晋灭亡期间,除了曹魏政权设立的清商署外, 名士琴曲可是历史长河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早在汉魏就有许多名士对琴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整理,像司马相如、桓谭、蔡邕、蔡琰,再到魏晋间的嵇康、阮籍等等,久而久之便归纳了古琴曲中十分重要的“五曲、九引、十二操”。其中蔡琰和嵇康分别创作了“蔡氏五弄”和“嵇氏四弄”,合称“九弄”。此外还有流传下的《广陵散》等等。
明·仇英《松溪横笛图》局部
这样经历了百余年后,就进入了 南北朝时期。南朝在东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各代;北朝有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主要由鲜卑贵族执政。动乱不断的政局,造成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反而使得 雅乐和俗乐的界限模糊了起来。
南朝乐府除了前代留下的鼓吹曲、相和歌外,新兴的是主要是“江南吴歌、荆楚西声”的清商曲,它主要包括江南、华中西南部分地区的民间音乐,通常分为“ 吴声歌”和“ 西曲歌”两大类,上到皇宫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对它喜爱有加。
吴声歌通常是五字一句、四句一段的分节歌,伴奏以篪、箜篌、琵琶等为主,像《玉树后庭花》《子夜》《团扇》等仍尚存歌词,大家感兴趣可以查下;而西曲歌的体裁就比较多样,除五言合长短句外,还有四言和七言,如《古今乐录》中就存有《乌夜啼》《莫愁乐》《青阳度》等。
北朝乐府又被史称“北歌”,与南方乐府民歌以描绘爱情居多不同,北方民歌比较豪放,充满操元气息;大多描写健儿们的生活和理想,像《折杨柳歌》与《幽州马客吟》等。
《碣石调幽兰》抄谱
政局的动乱不仅造成雅乐与俗乐的界限模糊, 对乐工、乐器和乐曲的题材也有不小的推动,尤其是在北朝。因那些前来传教、经商、朝贺的西域人慕名中土而定居,以国名为姓,其中长于音律者,便在中土传授西域音乐,像北魏的曹婆罗门,世代以弹琵琶著称。加上当时皇室联姻也会娶西域女子,这些女子在入宫时也会携带大批乐工,以及她们国家的音乐,因此各国音乐齐聚长安,由羯族音乐家白智通统一学习,一时盛况,热闹非凡。
在流入的各国音乐中又以龟兹音乐的影响最大,奏乐的乐器也十分出名,像筚篥、羯鼓、铜钹等等都被大家所熟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寺庙佛乐。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院为达到宣传教义的目的,把梵音佛曲用汉族民间音乐的曲调说唱,这不仅使得寺院佛曲广泛传播,更推动了音韵学的发展,为隋唐后世歌唱和作曲方面的影响极大。
接下来我们就来感受下
魏晋南北朝的音乐吧
1.幽兰
这首曲子是目前仅存的一首用文字记载弹奏手法的琴曲,曲名全称是《碣石调幽兰》,又名《倚兰》。该谱是南朝梁代丘明所传,现存者为唐人手抄本。该曲的内容,大多是认为借深山幽兰来抒发文人隐士清高的思想。音调清丽沉郁,颇有郁郁不得志之意。
2.广陵散
关于《广陵散》有诸多说法,但大都承认与《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有关。近人杨宗稷明确在《琴镜续•广陵散铺后记》中指出《广陵散》即蔡邕《琴操》中提到的《聂政刺韩王曲》:“广陵散,非嵇康作也,《聂政刺韩王》也。……更以知曲中各段命名曰:取韩、呼幽、亡身、返魂、冲冠,皆与聂政韩王为父报仇之旨相合,其名为《聂政刺韩王曲》毫无疑义。”
全曲旋律丰富多变,情感起伏强烈,在表达怨恨处,悲凉异常,在怫郁处,又有雷霆风雨之势, 把聂政为父报仇的决心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很好的刻画了出来。
3.长清
4.列子御风
5.乌夜啼
6.子夜四时歌
7.西洲曲
8.酒狂
相关链接:
合作:3551465046@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